2016年1月16日一大早,北京青年报发了篇文章,标题挺震撼——《北大退学的高材生炒期货,把老妈房子都赔光了,最后只能流浪街头讨饭》。这报道一出,大家都惊呆了,谁能想到,曾经在北大风光无限的学生,现在竟然会落到这步田地。文章里讲的这个人叫马骏,2011年进的北大心理系。那么他到底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?为啥会在大街上乞讨呢?这期最人物纪,咱们就来聊聊马骏的成长故事。
1981年5月16日,马骏在北京海淀区的大有北里呱呱坠地,他的爸妈都是平平凡凡的工人。马骏三岁那年,爸妈分开了,而且俩人都不想带着他。离婚后,爸爸马小彬跑到四川,有了新的家庭,对马骏几乎是不闻不问。
妈妈在北京有了新的家庭,所以马骏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过日子。他小时候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,总会想,为啥别的孩子都有爸妈,我却没有呢?这样的想法让马骏的童年有些孤单和难过。尽管他性格比较内向,但在爷爷奶奶眼里,马骏是个乖巧听话的孩子,每天放学都按时回家,从来不惹事也不逃学。
虽然他上了最好的学校,但学习成绩还是挺普通的。
1999年,马骏参加了高考,眼瞅着同学们都考上了清华北大这些牛校,而他呢,好不容易才被北京化工大学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给收了。虽说现在北京化工大学是个响当当的211大学,但那时候马骏读的那个专业还是个专科。因此,马骏那时候就是个专科学生。
上大学后,马骏就没再跟奶奶住一块了,他和堂弟马荣在学校旁边合租了个房子。离开家人身边,马骏有点收不住心了,老跟朋友们出去玩,还老逃课。等到大学毕业,马骏的成绩挺普通的,专业知识也没学好。
因此他很难碰上合适的专业工作,没办法,马骏就去了商场干起了销售。那时候马骏已经21岁了,个子高挑,模样俊朗,于是他就去了北京市海淀区西北三环边上的双安商场,当起了安娜苏香水的推销员。
做了销售工作的马骏特别下功夫,他爱钻研,每天一到公司,就紧跟着老同事学习各种香水的门道。每当要卖出一件商品,马骏都会把产品的信息琢磨透。这样一来,给顾客介绍起来就顺畅多了,因此马骏的销售成绩特别好,很快就升了职,涨了工资。
在马骏工作的那家化妆品店,他一待就是整整10年。这10年间,他慢慢变成了化妆品行业的老手,还当上了店长。可到最后,他还是决定离职不干了。
到了2008年,马骏每个月能挣一万多块钱,而且他特别会过日子,每月都能省下八千多。那时候的他还没想过要成家立业,心里盘算的是怎么用这些钱再生出更多的钱来。
2008年5月的一个晚上,马骏和朋友们聚餐时,听说有个朋友发财了。一问之下,才知道这位朋友是靠炒期货赚了大钱。炒期货还能赚钱?马骏仿佛发现了一个新天地,连忙追着朋友问个不停,想知道炒期货的门道。
那晚回到家,马骏立马钻研起这行来。起初,他只投了100美元试试水,没想到短短几天,这100美元就变成了200美元。这下马骏可乐坏了,觉得炒期货真能捞到钱。那会儿,他炒的是外汇期货,就是美元和欧元之间倒来倒去。
由于存在时差,马骏每次都得在半夜进行交易。那段时间,他白天忙着上班,晚上还得盯着股市,整个人累得不行。就连白天工作时,平时表现很好的他也受到了经理的提醒。为了全心全意炒期货,已经是店长的马骏竟然决定辞职,一门心思扑在了期货上。
那时候,他晚上熬夜看股票,白天才补觉,生活作息跟普通人完全相反了。为了炒期货更顺手,马骏买了好多金融方面的书来钻研,还拉着堂弟马荣一起加入期货大军。不止这些,他俩还一块儿报了专升本考试,打算提升下学历。
马骏那时候选择的是北京大学的心理学专业。马骏心想,炒期货的不也都是普通人嘛,而心理学就是琢磨人的学问,只要自己能把人的心思摸透了,就能预判期货的涨跌,这样一来,就能在期货市场上赚个盆满钵满。
2011年9月,马骏专升本考试顺利过关,成功迈进了北京大学心理系的大门。说实话,我挺好奇的,一个专科出身的学生怎么就这么轻松地进了北大呢。要是没门槛,我都想试试考北大看看。
马骏是北京大学心理系2011级的本科生,他在学校里给老师和同学们的感觉都挺好。当时的班主任韩颖老师觉得,马骏这孩子心思细腻,还特别爱学习。
在北大上学的时候,马骏还是继续炒期货,不过那时候,他的运气好像全跑光了,几乎每天都赔钱,但马骏就是不死心,把能挣到的钱都搭进去了。为了省钱,他白天就靠两个馒头泡点水对付着吃饭。
到了2012年,马骏心里还惦记着要把期货里亏的钱赢回来,于是他鼓起勇气,开始向亲戚们借钱,不管是姑姑、妈妈、爷爷奶奶,还是表哥表姐,只要是沾点亲带点故的,马骏都试着开口了。起初,大家都没太当回事,陆陆续续借了些钱给他。
接着,马骏老是找人借钱,一开始还只是借个1000、2000块,后来居然直接跟姑姑开口要借20万。姑姑惊讶地问马骏借钱做什么用,没想到马骏直接对姑姑说:“别问了,你什么都不知道才安全,他们想要我的命呢!”
这次,姑姑不肯借钱给马骏,马骏没辙了,只好去外面借了高利贷。可没多久,这些钱又全赔进去了。(说到底,赌博就是这样,赔了也是自找的,大家千万别沾这玩意儿)那段时间,马骏天天被催债的吓得魂不守舍。
马骏因为一直亏钱,心里头受到了很大的打击,最后竟然也得了心理病,真是想不到一个学心理学的人会这样,真让人感叹。他得的那个病,医学上叫行为障碍,就是说他会突然站着不动,有时候能站一整天,不吃也不喝。
其实他能走,但心里总觉得不能走。他潜意识里感觉四周都是危险的悬崖,只有站着不动才安全。这就是他心理上的问题,因为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,马骏开始不去上课了,根本无法专心学习。最后,北大心理系只好让他离开了学校。
2015年,马骏回到了日常生活中,但那时他生活已不能自理。没办法,妈妈只好又回到他身边,开始照料他。这时候妈妈才知道,马骏炒期货亏掉了四百多万,还背上了三百五十万的债。从那以后,她和儿子住的地方天天都被债主找上门来骚扰。
没办法,妈妈只能忍痛卖掉住了很久的老房子,得到了300万,全都拿来给儿子还了高利贷。这样一来,儿子还欠的外债就只剩下几十万了。还了部分债后,马骏的病也好多了,自己能照顾自己了。
妈妈给他另找了一处住处,劝他要振作起来,好好过日子。从那以后,妈妈每个月都会给他打9000多块生活费。马骏搬了新家后,就没再碰期货了,他开始找新工作。现在,他每天都会去北京方庄市场摆摊卖气球和玫瑰,虽然每天赚得不算多,但生活费是足够了。
马骏做生意挺特别的,他总是邋里邋遢,头发油腻,脸也不洗,衣服更是脏得不行。但在街上,他却能手巧地用气球做出各种好玩的图案,吸引路过的小朋友都停下来看。到了晚上,他卖起玫瑰花来也是能说会道,见到小情侣就热情地推销,还把玫瑰的各种寓意讲得天花乱坠。不了解他的人,根本想不到马骏其实精神上有问题。
没客人的时候,马骏就会愣在原地,像个木头人似的不动弹。说白了,这就是他犯病的时候,自己走不开,非得有人搭把手才行,要不然,他能站上整整一天一夜呢。
2015年11月,天气挺冷的,马骏居然不小心受伤了。他平时有个习惯,老爱低着头走路。那天,他一不留神,就撞到了一个正提着开水壶的人。开水壶一歪,滚烫的水全洒在了他的右腿上,立马就起了大水泡,看着挺吓人的。由于手头拮据,马骏只能自己去买了点药膏来擦。
第二天,马骏还是硬着头皮出去摆他的小摊。不过,在北京那冻得骨头疼的冬天,他只能把右腿露在外面,站在大街上大声吆喝。那时候,马骏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,每天爬楼梯都跟爬山似的。结果有一天晚上,他因为腿脚不利索,在楼梯上摔了个大跟头,手臂都给摔伤了。
结果,马骏没法再卖气球了,只好改在晚上卖玫瑰花。那时候,有些好心人经过,虽然不买他的花,但也会丢点钱给他。
打那以后,马骏好像找到了个新法子来挣钱——那就是当乞丐。接下来的日子,马骏出去摆摊的同时,会在脚边放个纸箱,专门用来收钱。靠着这个纸箱,马骏每天讨来的钱足够他过日子了。想想看,一个曾经的北大高材生,最后竟然沦落到在街头讨饭,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啊。
但现在的社会啊,福利都挺不错的。在街上乞讨实在是有损北京的形象,没过多久,有关部门就找到了马骏,把他安排到了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的救助站。到了那儿,人家按照“能帮就帮”的原则,给马骏发了最低生活费。还贴心地送了他一件大衣、一件羽绒服、一双鞋子和一个背包。
救助站的工作人员给马骏的爸妈打了电话。这时,马骏的爸爸马小斌已经跟四川的老婆离了,又回到北京,跟奶奶一起挤在老屋里,靠着养老金过日子。说到马骏,马小斌觉得孩子挺健康的,再说他自己也没本事照顾马骏。
当马骏的妈妈接到电话,她直接就说:“我不想和他见面。”很明显,马骏已经让妈妈特别失望了。
打从2015年冬天那会儿起,北京青年报的记者就开始追踪拍摄马骏了。一直到2015年1月16日,记者才发布了一篇报道,标题是《一个北大没毕业的小伙炒期货,把老妈房子都赔进去了,最后流落街头乞讨》。这篇报道把马骏这些年的经历都讲了个明白。
听说,在那篇报道的前一天,记者在街上碰到了马骏,只见他头发乱糟糟的,一条裤腿卷到了膝盖上,膝盖磨破了皮,红红的肉都露出来了。他面前放了个纸箱,背后摆了个凳子,可他却不怎么坐,几乎一直站着不动。时不时有路人走过,丢点钱给他。很明显,马骏还是在靠乞讨过日子,这也就是记者为啥会以街头乞讨为主题来写报道了。
记者问马骏以后有啥打算,马骏说,他快要把债还清了,然后打算开个化妆品店,重新干回以前的老行业。而且,他还透露,以后可能还会炒期货,但会更加小心谨慎。
马骏的文章一出,网上立马炸了锅,大家都拿他开涮。很少有人对马骏的处境表示心疼,明摆着这都是他自己作的。要是他没一头扎进读博的深坑,早就北大毕业了。到时候,顶着北大的光环,他肯定是职场上的香饽饽。但话说回来,这世上哪儿来的如果啊。
转眼间六年溜走了,网上关于马骏的消息几乎销声匿迹。如果一切顺利,他应该还好好活着。要是他哪天想通了,生活应该挺滋润的,毕竟奶奶家留着一套老宅,爸妈也都有养老金。他自己再谋份差事,平时开销肯定不成问题。
